在家居装修的庞大工程中,水电改造通常是首要环节,其关乎日后生活的便利性与安全性。然而,当房屋已铺设地暖时,水电改造便变得复杂且充满风险。一旦操作不当,不仅会大幅增加装修成本,更可能给地暖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留下诸多安全隐患。因此,深入了解地暖房水电改造的要点与策略,对每位业主而言都至关重要。
一、地暖房的独特特征
1. 地暖管道位置浅
地暖房地面下方铺设着加热管道,这些管道的上皮距地面仅约3cm,埋藏深度极浅。这意味着在地面进行任何施工操作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及地暖管,导致管道破裂,影响地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地暖管道分布广泛
每间房屋几乎都布满了地暖加热管道,管道间距大致在150 - 250mm之间。如此密集的管道分布,进一步增加了水电改造时损伤地暖管的风险,要求施工过程必须格外谨慎。
3. 管道接头限制严格
依据国家规范,埋地的地暖加热管道不允许存在接头。这就使得一旦地暖管遭到破坏,往往需要整根更换,甚至可能需要拆除整个地面重新铺设,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昂。
二、地暖房水电改造的禁忌
1. 杜绝地面剔凿
在进行地暖房水电改造时,任何形式的地面剔凿都必须坚决杜绝。常见的易引发地暖管损坏的剔凿场景包括:
- 门口剔凿:更换室内门时,因门的尺寸问题,不少人会对门下口进行剔凿。然而,门口区域地暖管分布密集,剔凿时极有可能损伤地暖管。
- 卫生间门口挡水台剔凿:为做好卫生间防水,部分人会在卫生间门口剔凿以建造挡水台。但这一操作同样容易触碰到地暖管,引发漏水等问题。
- 墙根剔凿:随着隐藏式踢脚线的流行,一些人会沿墙根进行剔凿。尽管墙根处地暖管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如果存在过墙管,依然可能被剔凿到。
2. 杜绝地面开槽
传统的地面开槽布线方法,即在地面用切割机切割2 - 3cm深度的沟槽,对于地暖房来说是绝对不可取的。地面开槽时存在以下风险:
- 墙根开槽风险:部分装修公司声称墙根25cm范围内一般没有地暖管,但实际上地暖管可能因施工误差发生移位,因此不能冒险在墙根开槽。
- 阳台开槽风险:许多人认为阳台没有地暖,可以在阳台上开槽。但实际上,现在不少供热设计会在阳台也铺设地暖,贸然开槽同样可能破坏地暖管。
- 浅槽施工风险:即使尝试开2cm以内的浅槽,也存在风险。因为地暖管在回填过程中可能会浮起来,导致?;げ愫穸炔蛔?cm,开槽时仍可能损伤地暖管。
三、地暖房水电改造的可行方案
1. 走地布置
- 施工要点:直接在地面上铺设水管和电线管,建议采用两点一线的敷设方式,以节省材料和成本。在墙面位置,可沿墙面开沟槽来布置开关插座或自来水管。地面固定水电管时,禁止使用卡子打螺丝钉固定,应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既能确保牢固,又不会对地面造成破坏。同时,水管和电线管不要并排密集布置,每根管道之间应预留2cm左右的间隙,以防止瓷砖出现空鼓。
2. 走顶布置
- 施工要点:将家中的水管和电线管沿着墙面引至顶板,再通过顶板引至其他墙面。这种方式虽然费用相对较高,但具有检修方便、漏水影响范围小等优点。在走顶布置时,电线管和水管都应沿着墙面垂直上下敷设,避免斜着在墙面上布置。多根电线管之间应预留1 - 2cm的间隙,防止墙面空鼓。顶板布置的电线管同样建议采用两点一线的方式,以方便维修。若进行边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沿墙根布置
- 施工要点:在墙根地面上开槽布置水管和电线管。由于地暖安装规范要求最外侧一根地暖管距墙面不小于20cm,因此在墙根开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施工时务必格外小心,可提前通过专业设备测出地暖管的大致位置,再进行剔凿。此外,在通过走道和门口等区域时,不允许开槽。鉴于这种方式的局限性,若家中铺设地砖,更建议直接采用走地布置。
四、施工保障措施
无论选择哪种水电改造方案,都必须在地暖系统带压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地暖管破损的情况,一旦压力出现异常,能够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地暖房的水电改造需要业主和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地暖系统的特点,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谨慎选择改造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水电改造目标的同时,确保地暖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为日后的舒适生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