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修拆除工程中,防尘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周边环境、居民生活以及后续装修工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制定并实施全面有效的防尘措施,是确保装修拆除工程顺利进行,实现环保与健康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拆除前的精心筹备与规划
(一)科学规划拆除顺序
对于群体工程的拆除,依据风向和周边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拆除方案至关重要。风向决定了粉尘飘散的方向,周边环境则包含了居民区、商业区、学校等不同功能区域,这些因素都需要在规划拆除顺序时纳入考量。比如,若拆除区域的上风方向有居民区,那么应先拆除靠近居民区一侧的建筑,这样能减少粉尘向居民区扩散的可能性。合理的拆除顺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拆除过程中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后续防尘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彻底清理建筑表面积尘
在拆除作业正式开始前,对建筑物内外表面长期吸附的尘埃以及地面尘埃进行全面清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筑物表面的积尘在拆除过程中会随着震动、撞击等因素飞扬起来,增加空气中的粉尘含量。通过清扫、擦拭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附着在建筑物表面的尘埃,降低拆除时的粉尘产生量。例如,使用高压水枪对建筑物外墙进行冲洗,能够将多年积累的灰尘、污垢等清除干净;对于室内地面,可以先进行湿拖,再用吸尘器彻底吸净残留灰尘。
二、施工过程中的综合防尘举措
(一)设置封闭围护结构
在拆除建筑物前,沿施工现场周围设置连续封闭围护是防止粉尘向外扩散的重要手段。围护的高度根据所在路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城市主要路段人流量、车流量大,对环境要求较高,围护高度一般不低于2.5m;一般路段则应高于1.8m。围护的材料可以选用彩钢板、围挡布等,这些材料不仅能够阻挡粉尘,还能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在局部爆炸法施工中,对爆炸部分进行严格配重封盖,既能防止建筑碎料飞溅伤人,又能有效控制粉尘的扩散。当进行建筑物整体定向爆炸时,用五颜六色编织布关闭整个建筑物外围,将粉尘包裹在坍塌的废墟中,极大地减少了粉尘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二)积极采用湿法防尘
湿法防尘是一种简单、经济且行之有效的防尘方法。粉尘遇水后容易吸收、凝聚、增重,从而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在实际工程拆除前,可以提前将拆除的建筑物淋湿,使建筑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抑制粉尘的飞扬。在拆除过程中,一旦出现扬尘现象,及时用消防车降尘,利用高压水枪将水喷洒成细密的水雾,与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结合,使其沉降到地面。此外,定时雾化施工现场喷水也是许多施工现场常用的方法,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置喷雾装置,定时向空中喷洒水雾,能够净化施工现场的空气环境,保持空气湿润,减少粉尘的悬浮。
(三)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避免在强风天气进行施工是控制粉尘污染的重要策略。强风会使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迅速扩散,扩大粉尘污染的范围,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一般来说,四级以上风力的天气应停止粉尘作业。在施工计划安排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调整拆除工作的时间,尽量选择风力较小、天气稳定的时段进行拆除作业,以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四)强化运输管理
加强对运送路途和运输车辆的管理,是防止粉尘扩散的关键环节。对拆除区域的运送路途进行硬化处理,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同时,安排专人对道路进行洒水清理,保持路面湿润,降低粉尘扬起的可能性。运输车辆进出现场时要进行“洗脚”,即对车轮进行清洗,防止车轮带泥行驶,污染周边道路。车辆必须进行封盖运输,避免物料沿途遗洒,减少在运输过程中因风吹等因素导致的粉尘飞扬。
三、持续监测与个体防护
(一)空气质量监测与应对
在拆除现场内外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实时监测施工区域及周边的空气质量。通过专业的监测设备,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颗粒物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空气质量超标,立即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如果监测到粉尘浓度过高,可以增加湿法防尘的频率和强度,加大喷雾装置的喷雾量;如果是运输环节导致的粉尘污染,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防尘措施落实到位。
(二)个体与环境保护
个体防护是防尘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采取其他防尘措施的基础上,为施工人员配备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进一步防止粉尘吸入,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定期更换,确保防护效果。同时,对于周边环境和生态,也可采取短期?;ご胧?,如在拆除区域周边种植一些具有吸尘、净化空气作用的植物,或者对周边的水体进行隔离?;?,防止粉尘污染水体。
装修拆除的防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拆除前的规划、施工过程中的措施实施到持续的监测与个体防护,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粉尘污染,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保护周边环境,实现装修拆除工程的绿色、环保、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