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混合结构建筑的拆除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如液压锤、液压剪以及挖掘机等成为拆除工作的主力军,逐渐取代了单纯的人工拆除方式??蒲?、有序地开展拆除工作,不仅能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与高效,还能为后续的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混合结构建筑的拆除步骤与关键要点。
拆除工作伊始,进场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切断水、暖、电等管道,这一步骤就如同切断建筑的“生命线”,是确保后续拆除工作安全进行的关键前提。同时,拆除门、窗、木地板、散热片、电气设备等附属设施,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为后续大规模拆除工作清除了诸多障碍。这些附属设施的拆除需要精细操作,避免对主体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为后续拆除工作营造一个安全、便利的施工环境。
楼顶的拆除是拆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今城市中的混合结构建筑,楼顶多为平顶,其上的防水和保温层因长期经受日晒雨淋,变得坚硬且牢固。面对这一难题,风镐成为了有效的拆除工具。在拆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吊运预制板的安全问题。由于预制板两端与柱梁的搭接较短,且接触部分混凝土可能因老化而掉渣,在焊开连接部位时,预制板存在下滑的风险,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焊开两端之前,吊车钢丝应虚吊着,做好随时拉住下滑预制板的准备。焊工也需站在安全位置,切不可站在预制板上操作,同时必须严格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及安全绳,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每一个操作细节。
拆除四周墙上的圈梁及其他纵横梁时,要充分考虑其结构特点。这些梁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截面尺寸在30 - 40cm左右。使用液压锤打或液压剪剪碎是较为便捷高效的方式,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风镐进行人工拆除。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搭建可活动的平台,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安全、稳定地进行作业。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可暂时留在该层地面,待后续统一处理,这样既能保证拆除工作的连贯性,又能避免废弃物对拆除作业造成干扰。
四周的墙体以及中间的隔断多为砖砌体,拆除时可利用液压锤或液压剪进行推拉作业,将墙体推倒。在拆除过程中,应遵循由一边向另一边逐步推进的原则,严禁从墙根开始拆除,以免引发墙体突然倒塌,造成安全事故。对于外墙的渣土,若楼下外侧不允许落渣,必须向内拉倒,同时将本层其他渣土一并向允许落渣的方向推下。若采用人工拆墙,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活动平台上,严禁站在墙上用大锤砸或用风镐打,这是保障人员安全的基本要求。砖砌体的拆除是楼房拆除中作业量较大的一道工序,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人员调配,确保拆除工作有序进行。
当拆除到下一层楼板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拆除设备的位置。若使用机械设备,如液压锤或液压剪,要将机车开到合适位置,以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若采用人工拆除,要及时搬走活动平台,待楼顶板拆除后再转移至下一层继续作业。这一过程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根据不同的拆除场景灵活调整拆除方式和设备布局。
拆到底层时,如果还需拆除地下部分,要格外小心。一般地下都有一圈地圈梁,个别建筑的四角还有地下基础。对于圈梁,可用液压锤砸或剪;而基础部分由于其结构较为坚固,宜用锤进行破碎。在拆除地下部分时,要密切关注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情况,避免对周边建筑和设施造成损坏。
混合结构建筑多为6层以下,当建筑为6层时,其高度约20m,而普通的液压锤或液压剪只能伸到15 - 16米。此时,若不使用加长臂液压剪,就需要垫一个高约4 - 5米的渣土平台,以满足拆除作业的高度要求。若工期允许,也可采用人工拆除上两层,下四层用普通液压锤拆除的方式,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不同拆除方式的优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如果使用挖掘机拆除混合结构,用大斗拆砖砌体较为方便,推拉均可,但拆除楼板和圈梁时则相对费力,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混合结构建筑的拆除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拆除步骤都紧密相连,每一个操作要点都关乎着拆除工作的安全与效率。在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拆除流程,注重安全防护,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拆除方式和设备,以确保拆除工作顺利完成,为城市更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