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修的奇妙世界里,每一个空间都像是等待被雕琢的璞玉,而层高仅2.7米的空间,无疑是一块充满挑战的独特璞玉。为了将它打造成舒适、美观且兼具功能性的理想家园,一场与空间的博弈悄然展开,切地坪与拆墙成为这场博弈中的关键战役。
当我们怀揣着铺设地暖、实现全屋无主灯设计的美好愿景,面对这有限的层高时,切地坪并拆除地面保温层的决定,就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拆除动作,更是对空间利用的深度思考与大胆尝试。
师傅们的工作仿佛一场严谨的艺术创作。拆除地面保温层的工作,首先从切割开始。保温层原本紧密地贴合在地面上,像是与地面融为一体。师傅们手持专业的切割工具,眼神专注而坚定,在保温层上精心切割出一个个规整的小块。这一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精准度,每一道切割线都像是在绘制一幅独特的地图,为后续的拆除工作指明方向。
切割完成后,电镐和撬棍成为了师傅们手中的得力武器。电镐发出的轰鸣声,仿佛是这场拆除战役的冲锋号角。师傅们紧紧握住电镐,控制着它强大的冲击力,将其精准地作用在切割好的保温层小块上。撬棍则在一旁辅助,利用杠杆原理,将那些已经被电镐松动的保温层撬起。这是一项纯粹的体力活,每一次撬动都需要师傅们使出全身的力气。汗水不停地从他们的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韧与执着。随着一块块保温层被成功撬起,地面逐渐露出了原本的水泥板,仿佛是在揭开空间的神秘面纱。
拆除后的水泥板和挤塑板厚度大约为7厘米,这一数据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拆除的必要性。而地暖铺设后的完成面大约为3厘米,再加上管道铺设和挂网所需的空间,总共大约需要7 - 8厘米。这意味着,拆除保温层成为了在保证层高的前提下,实现地暖铺设的关键一步。这个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对空间利用的极致追求,为我们在有限的层高内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奠定了基础。
砸墙工程同样充满了挑战,它需要精确的切割和交底,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每一面墙都承载着房屋的结构稳定,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剩余的墙体结构,给整个房屋带来安全隐患。在砸墙之前,设计师和施工团队进行了详细的交底工作。他们仔细研究房屋的结构图纸,在墙上用醒目的标记笔画出需要拆除的部分和必须保留的部分。每一条标记线都凝聚着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对工程的责任感。
切割工作在交底完成后有序展开。师傅们使用专业的墙体切割设备,沿着标记线小心翼翼地切割。切割过程中,他们时刻关注着墙体的变化,确保切割的深度和方向准确无误。每一次切割都像是在与墙体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既要达到拆除的目的,又要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对于下沉式卫生间的改造,更是一场多工种协作的精彩演出。水电工首先登场,他们将沉箱挖空,然后凭借着对水电线路的熟悉,重新排列管道。他们就像是空间的布线大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规划着水电线路的走向,确保每一个出水口和插座都能满足未来生活的需求。
瓦工则紧随其后,用陶粒进行回填。陶粒具有轻质、隔音、隔热等优点,是下沉式卫生间回填的理想材料。瓦工们将陶粒均匀地倒入沉箱,一层一层地夯实,每一次夯实都像是在为卫生间的稳固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双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将看似普通的陶粒变成了卫生间的坚固后盾。
在这场装修改造之旅中,切地坪、拆墙、下沉式卫生间改造等每一项工程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和师傅们的匠心。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和处理,每一次施工都充满了对完美的追求。我们深知,装修不仅仅是对空间的改造,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在这个层高仅2.7米的空间里,我们通过切地坪与拆墙等一系列工程,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让这个家既美观又实用,成为了我们心中理想的栖息之所。